身念處」跟「受念處」,主要是對治我們的愛取煩惱,我們對於身跟受會有愛取的情況。「心」跟「法」是對治我見的顛倒,我們對於能緣的心跟所緣的法,會有一種我見的分別,我見的顛倒生起。先看「身念處」──觀身不淨。

一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二個觀受是苦。前面的色身,是一個所受用的果報體。這果報體是誰在受用呢?能受用是受。就是我們這一念心,去接觸我們果報體的時候,會出現一個受。這個受,有苦受、樂受、捨受。這個苦受是苦,當我們遇到違背我們心情,果報體會生起苦受,這個是容易理解的。

這生起樂受是苦,這件事情不容易明白。在這當中,龍樹菩薩講出一個偈頌,來解釋為什麼樂受是苦呢?龍樹菩薩說:「諸欲求時苦,得時多怖畏,失時懷憂惱,一切無樂時。」說我們對於我們所歡喜的五欲境界,產生了樂受,這個樂受為什麼是苦呢?因為你在追求的過程當中很痛苦,因為你希望財色名現前,別人也希望財色名,這當中就必須要競爭。人跟人之間的競爭,你要花很多的精神體力,你這當中有很多辛苦的事情,這個是苦。好不容易花了幾十年的辛苦,白天也工作、晚上也加班,哦,五欲的境界成就了,應該快樂吧!不對,得到這個五欲的境界,「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」,你會感覺到:你要保存這些五欲快樂的相續,你還不能放松。

因為「得時多怖畏」,因為只要你一不注意,別人就會破壞你,因為別人要搶你的五欲。所以在這個競爭的社會當中,你只要不進步,你馬上就被破壞,所以你會有一種很不安全的感覺。你為了要今天受用的五欲、我明天也要受用五欲,這個時候你心中還是不快樂。為什麼呢?「弟子心不安」,沒有安全感,怖畏,害怕失掉。

第三個「失時懷憂惱」,雖然你害怕失掉,但是你害怕是一回事,事實上世間上的事情,有生就有滅,遲早要破壞。這破壞的時候,你內心當中,因為對五欲的執取太重了,內心會有很大的憂惱。所以龍樹菩薩的意思是說:這個樂受之所以安立苦,是因為你為了追求樂受,你要承受很多的痛苦。就是說你要承受多苦,而得到一個微少的樂受,所以安立做苦。譬如美食夾雜毒藥,出生美味,終得大患。雖然這個美食也的確是甜美,但是因為這當中太多毒藥了,你為了吃這個美食,你要同時吃那麼多的毒藥,所以這個也是苦。龍樹菩薩的意思就是說:這個樂受的苦,是因為你追求這個短暫微小的樂受,但事實上你冷靜下來,你背後付出太多的痛苦,你在追求的過程也要痛苦,得到的時候你要擔心它失掉,失掉以後你心不甘、情不願,這整個過程當中有很多很多的痛苦。加起來相對那個微少的樂受來說,苦多樂少,所以安立為苦。

所以樂受是苦是這樣子安立的。這樣子我們就來破除我們對於受的一種樂顛倒。我們凡夫的心情,歡喜放縱內心去攀緣六塵的境界,我們就是期待樂受出現,期待我們心跟境界接觸的時候,只有樂受出現。說我們歡喜吃這個東西,其實我們不是真正的想吃這個東西,我們是歡喜我這個心跟這個東西接觸的時候,那個樂受能出現。因為你如果真的想吃這個東西,你要吃多的時候,你吃厭了,沒有樂受了,你就不想吃了,所以我們是期待樂受出現。但是當我們知道樂受是苦的時候,它就能夠息滅你向外攀緣的心,就會讓你專心的修學聖道,是這個意思。這二個是在對治愛取的煩惱。


一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觀法無我」,這個「法」,龍樹菩薩說:在宇宙萬法當中,除了「心」以外,其它的部分都是屬於「法」所收攝,就是心所受用的境界都叫做「法」。「無我」這個「我」,就是主宰義。就是我們內心當中,對於我們所追求的境界,會打很多妄想:我現在要干什麼、明年我要干什麼、十年以後我要干什麼。但事實上,這個「法」的境界,它不是隨順你內心的妄想,所以我們講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佛陀告訴我們說:對這個「法」應該怎麼認識呢?「如夢幻泡影」。說你在做夢的時候,這個夢的情節變化,不是你能控制的,完全是業力所顯現。

過去有一個修仙道的叫漢鐘離,漢鐘離他學了很多仙道的技術,他年紀大了,希望能夠把這個法傳下去。找了很久,終於在一家旅館當中,找到了呂洞賓。呂洞賓十年的寒窗苦讀,這一天要去考試,在旅館裡面跟漢鐘離接觸。漢鐘離一看:唉呀!這個是我的弟子。漢鐘離就過去跟他說:你要干什麼?他說:我要去考功名。考功名干什麼?做官啊,享受榮華富貴啊。漢鐘離說:你不要做官了,你來跟我學仙道。呂洞賓說:不行,我這十年寒窗苦讀,為了就是這麼一天,我一定要去考。漢鐘離沒辦法,好吧,那談到晚上睡個覺吧。漢鐘離就從他的僧袋拿出一個枕頭:你睡我的枕頭好了。睡在這個枕頭,睡著了,睡著以後就開始做夢。在夢境當中,他去考試,唉呀!一考果然:十年寒窗無人知,一舉成名天下聞。考上了狀元,大家又敲鑼、又打鼓的報這個信。皇上請去,他長得一表人才,皇上把女兒嫁給他,做驸馬爺。哦!有名有利。他的家庭生活很快樂,就生了一個兒子;但是榮華富貴不會持久的,沒有多久他的兒子得到一種流行病,就死掉了。死掉以後,他的太太悲傷過度,心情不好,後來也死掉了。呂洞賓悲傷妻子跟兒子的死亡,整天哭,就把眼睛給哭瞎了。這個時候,一個人沒有眼睛的時候,你想想看,再好的榮華富貴對他來說,有什麼意思呢?他眼睛打開就是一片的黑暗。這個時候真是後悔,當初要是聽漢鐘離的話去修行,現在多好!這個時候,內心當中一感傷就醒過來:哦!黃梁一夢。

(哈哈)這時候就想:唉呀!人世間啊,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。這榮華富貴是如此的脆弱,你要去受用快樂的果報,這當中一定要吃下毒藥。換句話說,你要受用功德天,你就要同時接受黑暗。這個時候呂洞賓就二個都不要:好,我跟你學仙道去吧。所以「觀法無我」就是說:這一切的法,你沒有主宰性,你可以在心中打很多的妄想,但是這件事情跟你的妄想,是絕對不一樣的。就是這一切的境界相,不是你能夠主宰的。是誰能夠主宰呢?就是業力的因緣主宰。這當中牽涉到你個人的業力,也牽涉到眾生的共業,這當中曲折變化是很多的。所以說,我們觀法無我,能破除我們對法的顛倒,一種「我」的顛倒。我們總認為這個境界就是我所安排的,我現在要干什麼、以後要干什麼,事實上我們是沒有主宰性的。

這個「觀心」跟「觀法」是破除我見的顛倒,「觀身」、「觀受」是破除愛取的煩惱。這樣子是對治我們對身心愛見的煩惱,四念處。這個四念處觀,不管是在聖道門、不管是在淨土門,都很重要。因為你站在聖道的角度,一個菩薩要在三界流轉,你大悲心廣度眾生,你也是要修四念處來調伏你的愛見,你才能夠所謂「猶如蓮華不著水,亦如日月不住空。」你對這個果報體不能有愛見的顛倒,你才不會有痛苦的感受。所以龍樹菩薩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說:菩薩如果不修四念處,這個長時間的流轉生死,這種苦他受得了嗎?他受得了嗎?他受不了。他為什麼能夠在三界當中長時間的流轉?他就是有四念處的光明來保護他,是這個意思。站在淨土的角度,我們要厭離娑婆,就一定要對我們身心的愛取要調伏,所以這個四念處對淨土法門來說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就是破除我們的四種顛倒,使令我們能夠正確的看到我們身心世界的真實相,是這個意思.


一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觀心無常」。這個「心」是一個能;這個「法」是一個所;前面的「身」是一個所,所受用;這個「受」是能受用。這個「心」是能分別,這個「法」是所分別,也是一層能所。我們凡夫的心情一個最大的問題,就是對於我們這一念明了心,有一個「常、一」的顛倒。我們總覺得在內心當中,有一個常一的我,小時候的我跟長大的我是沒有差別的,今生的我跟來生的我是沒有差別的!這種我見的顛倒,就使令我們為了愛著這個我,我愛、我見、我慢、我執,愛著這個我,我們就會創造很多生死的業力。但是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、是顛倒的。怎麼知道呢?比如說:你今生這一念明了心,你隨順了三寶,是歸依三寶的心;但是你下輩子得到大福報,到天上去了,充滿驕慢,做轉輪聖王,七寶千子,你可能沒有遇到佛法了。沒有遇到佛法,這怎麼辦呢?心隨境轉。你當時的境界,就是大家所恭敬、禮拜、贊歎的境界,那只好是放縱你的五欲、煩惱,去享受五欲的境界。別人敢觸犯你,「君王一怒,血流漂杵」。你今生福報享完了以後,又變成一只螞蟻。我是一只卑賤的小螞蟻,我的工作就是把這個東西,從這個山洞搬到另外一個山洞,遇到大雨來的時候,就把我給沖死了,死掉以後又做一只螞蟻。你做轉輪聖王的時候,你的那一念心是如此的驕慢、如此的充滿自信;但是你做一只小螞蟻的時候,你那一念心是如此的自卑。你怎麼能夠說「心是一樣」呢?那心中的我跑到哪裡去了?沒有一個常一的我,你的心有很大的轉變,就是過去心不可得。你過去那個轉輪聖王的心,跑到哪裡去了呢?不可得。所以說我們這一念心是隨業力,無明緣行、行緣識,這個心識是怎麼來的呢?是由業力的熏習而來。善業的熏習,你的心就充滿了憍慢、充滿了功德;惡業的熏習,你這一念心就充滿了罪業、充滿了不安、充滿了苦惱。所以無明緣行、行緣識,這個明了的心,是由業力的熏習而來的。所以說觀心無常,來破除我們對於心的一個「常、一」顛倒。我們這一念心是剎那剎那變化的,我們這一念心也可能趨向於聖道、也可能會趨向於三惡道,它是隨時在變化當中,有無量無邊的可能性,這叫觀心無常。    
   

一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是明心

明心可以解释给你,如果把见性功夫告诉你,只会让你落个不能见性。明心是理上,见性是功夫上,倘若你的功夫还不够,明师即便告诉你,也不能见性,佛性、六根都能见到,六根互通互用,古今有许多自称明心见性的大德,实则多为是明心之师,而少有见性之师,没有通过功夫上的修炼,永远不可能见性。当初六祖惠能见五祖之前,也只是明心而已,并非是大彻大悟的见性功夫,当五祖半夜三更为他讲《金刚经》,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,六祖才彻见佛性,而后又再三打捞,在东华山一带隐修15年。

一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是见性

进入内在的觉知就能了解肉身是虚幻不实的,百年之内即会消失,同时也感受到第二层意识身,第一层身体有内和外,第二层也是同样。佛祖讲,人有八层意识身,(实际上,远不是如此)每一层身体犹如一堵墙分为两面,穿越时空,也即穿越各个不同的意识层次,惟独第一层身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体,实际上每一层身体,就它本身的时空而言,都是一个实体,比喻第一层肉身,就本身而言是一个实体,就第二层身体而言(也即第二时空)即是虚幻不实,第二层就第三层而言又是虚幻不实……

一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是闭关

通常大家都想闭关,试问大家,一个不能觉照的人如何闭关呢?“闭者”,闭身心;“关”者,关六根。闭关,并不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名为闭关。通常大家要么不见,要么是见而不照——也即见而即住。

一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是音念

音念为何这么重要?粗者为声,细者为音,声者闭,音者开。音流是一种超自然的音振(也即音波),通过音流的振动力,能够使身心的能量,即本身俱有的能量唤醒,从而能把被困在身心内的能量从中解脱出来。

一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是学画

连续闭关三次,前后长达七年之久,内在的境界不计其数,用禅宗的观点来论,此乃“门头光影”不可执着。人的习性,天生喜欢留恋美好的境界,恰恰美好的境界用文字又写不出来,语言也表达不出来,即便是写出来、讲出来、离那个境界还是相差甚远,有时根本就是词不达意,实乃背道。本来我是天生就不爱讲话,但是做了和尚,所到之处,信徒总是叫我讲开示,当讲到形而上的境界时,又总是苦于语言文字的缺乏,讲出来的既不能、也不是那个形而上的境界;只能说是接近它、相似它,但毕竟还不是它。也许用一种声音,或是一个图像,更能把那个形而上的境界给描绘出来,更能把自己的心声和形像给表达出来。出关以后的这种灵性的力量时常敲打着我的身心,叫我讲话、叫我写、叫我学琴、叫我学画。

一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 奇门自古为兵家必修之课。我国历代著名军事家、政治家如张良、诸葛亮、刘伯温皆善此术。目前,国外对此术颇为重视,把此术不仅用于军事、政治方面,而且用于经济管理,以及市场预测等方面。

 

一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